海南椰岛接连被监管“点名” 闻泰科技拟推股权激励引关注

  • 商洛在线
  • 2023-08-11 19:15:26
  • 来源:证券时报网

本周,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中国7月CPI同比下降0.3%,PPI同比下降4.4%;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,7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.3,比上个月上升0.2点,连续两个月回升;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,按人民币计价7月份出口同比下降9.2%;国家外汇管理局8月7日公布数据显示,截至7月末,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043亿美元,较6月末上升113亿美元,升幅为0.35%;MSCI公布了2023年8月指数审议结果。在本次调整中,MSCI中国指数新纳入29只中国股票,剔除19只。

根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数据,近一周(8月5日-8月11日)舆情热度靠前的前五大上市公司事件是:

闻泰科技推出股权激励计划被质疑“利益输送”


(相关资料图)

8月6日晚间,闻泰科技(600745)(600745.SH)发布2023年股权激励计划草案,拟对公司核心骨干在内的共1903人推行股权激励,占公司截至2022年末员工总数的5.59%。

该激励计划显示,在第一个行权期,公司需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之一:以2022年净利润为基数,2023年净利润增长率达到80%;以2020年~2022年平均营业收入为基数,2023年营业收入增长率达到8%。

媒体观点: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:这个计划拟对1903人推行股权激励,占公司员工总数的5.59%。看似规模不小,但这个计划设定的业绩考核目标非常低。以营收增长为例,2023年和2024年的目标分别是8%和15%,但是这两个数字都是基于2020-2022年三年平均营收来计算的。而如果以2022年营收为基数,那么2023年和2024年的营收增速目标就分别变成了0.7%和6.48%,近乎零增长。这样的业绩考核目标有什么意义呢?难道不是在给股权激励对象送钱吗?股权激励计划不能搞成利益输送,应切实起到激励作用。只有这样,才能让公司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,也才能让投资者得到合理的回报。否则,闻泰科技将会被市场淘汰,成为一个失败的案例。

《中国基金报》:这份股权激励业绩考核目标的设定显得颇为讨巧。以第一个行权期解锁的条件之一为营收增长目标为例,这家市值600亿的ODM巨头选择以过去三年平均营收为基数。以此计算,其设定2023年营收目标较2022年仅增长0.7%,近乎零增长。按照此次股权激励所设定的业绩目标,闻泰科技业绩短期内难以扭转颓势。

《中国证券报》:有业内人士认为,由于营收、净利的基准选取不同,上述股权激励被视为“有些取巧”,但考虑到全球消费电子市场过去两年持续低迷,闻泰科技此时敢于抛出未来的增长计划,也是一种自我挑战。

舆评:

今年以来,已有开润股份(300577)、大为股份(002213)、东星医疗(301290)、上海新阳(300236)、神州泰岳(300002)、好想你(002582)等多家公司因股权激励“门槛”过低收到交易所下发的关注函。而就在本周内,就有飞鹿股份(300665)、新大正(002968)接连因大幅下调股权激励考核目标收到了监管关注函。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制定要合理,使股权计划真正发挥激励作用,促进公司长期高质量发展,而这需要上市公司和监管机构共同努力。

财务信息不准确、未及时回复监管,海南椰岛接连被警示

近日,海南椰岛(600238)(600238.SH)因财务数据不准确,屡屡违反信息披露规定,被上交所和海南证监局连续出具警示函。

2023年4月29日,海南椰岛公告称,对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、2022年半年度、2022年第三季度定期报告中相关财务信息进行会计差错更正。因相关财务信息不准确,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海南监管局8月7日对海南椰岛以及公司时任董事长王晓晴、时任总经理冯彪、时任财务总监符惠玲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,并将相关违规行为记入资本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。

5月19日,上交所向海南椰岛发出关于2022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,要求公司收到工作函之日起10个交易日内进行书面回复,并履行信披义务,同时按要求对定期报告作相应修订和披露。然而,海南椰岛多次延期回复工作函,迟至7月4日才披露对部分问题的回复,后于7月15日才披露对剩余问题的回复。

8月8日,上交所发布对海南椰岛及有关责任人予以监管警示的决定。决定显示,海南椰岛未对定期报告监管工作函及时回复并履行信披义务,违反了有关规定。上交所决定对公司及时任董事长段守奇、时任总经理陈涛、时任财务总监符惠玲予以监管警示。

舆评:

随着注册制和新证券法的落地,信息披露监管逐步趋严,对上市公司需及时公正地进行信息披露的要求的确越来越高。近年来,在资本市场上,不少上市公司因为信披问题被监管部门处罚或警示。有的是财务造假,有的是信息披露不及时、不真实、不完整,有的是隐瞒重大事项,有的是利用信息差进行内幕交易。从舆情管理角度来看,信息披露违规也是引发舆情风波的重要导火索,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资本市场的秩序和公平,也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和权益,而这些舆论质疑也将持续伴随,导致上市公司的声誉价值大打折扣。

溢价四倍买关联资产,天际股份收关注函

天际股份(002759)(002759.SZ)近日宣布,拟以4.6亿元现金收购常熟市誉翔贸易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誉翔贸易”)100%股权,从而取得常熟新特化工有限公司(以下称“新特化工”)100%股权。对于本次资产收购,天际股份寄予厚望,并给予高度评价。公司称,新特化工业务与公司现有业务具有协同性,可丰富公司产品矩阵,将新特化工核心竞争优势转化为公司优势。

然而本次收购,天际股份付出了接近4倍溢价率的代价,这笔交易为何溢价过高,是否存在利益输送,支付安排是否合理,这些问题引起了深交所的关注。

媒体观点:

《界面新闻》:综合天际股份透露的新特化工利润数据来看,新特化工本身业绩就“够得着”实现业绩承诺,该业绩承诺是否只是象征性的“门槛”呢?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:本次交易中的8名自然人交易对方中有6名为天际股份的关联人。这些关联交易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?此外,交易对方承诺的业绩目标并不高,基本与新特化工目前的业绩水平相当。这样的安排是否有利于维护上市公司利益?是否会导致上市公司资金被长期占用?投资者也需要一个明确答案。

《金融情报局网》:近几年,天际股份的业绩一直都不好,扣非净利润都是亏损状态。公司再进行收购后,能再续辉煌吗?尤其是,如今大股东再频频进行减持,那么,你认为天际股份的未来如何呢?

舆评:

今年以来,A股上市公司高溢价收购现象频繁出现。在上市公司“买买买”背后,监管层主要针对高溢价收购的原因和合理性、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问题进行了问询。高溢价收购可能存在给关联方解套或炒作公司市值的嫌疑,背后还暗藏着业绩对赌、商誉减值等风险,在质疑声四起的舆论环境下,上市公司更应确保投资者权益得到合理保障,向外界进一步解释此次收购的意义和定价合理性,赢得市场认可。

(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)

标签:



推荐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