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破“纯”讲解的科普:中医大一附院将持续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和推广-头条

  • 商洛在线
  • 2023-04-24 11:29:40
  • 来源:
  • 来源:当代先锋网

随着贵州省首届科普短视频创作大赛的结束,经科普专家初评、终评和展评,评选产生了109个获奖作品。其中,由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(以下简称“中医大一附院”)制作的科普作品《高“盐”值的隐形杀手》受到了大家的瞩目。


(资料图片)

4月23日,记者联系该科普作品的主创团队成员、中医大一附院宣传科工作人员刘怡时,她正与同事余飞沟通新一期科普视频《肩关节复发性脱位》的相关内容。一说起这个获得一等奖的科普视频,刘怡有太多的话要“一吐而快”了。

贵州省首届科普短视频创作大赛社会组一等奖作品

“在创意沟通的阶段,我和同事余飞与医生王琮瑞一起讨论了视频风格,我们的共同期待是突破‘纯’讲解的科普方式,在受众观看时能增加代入感。”刘怡表示,在设计策划的初期,主创团队便融入了更多的新意和巧思,选择大家在生活里习以为常却不以为意的食品作为例子,让知识的获取更加身临其境。同时,加入了卡通装扮的演员参与演绎,丰富了画面和展示风格的趣味性。

她告诉记者,科普视频内容的专业度、精准性和通俗性,是主创团队策划、制作科普视频的核心。《高“盐”值的隐形杀手》的主讲医生王琮瑞在准备脚本时,参考了大量论文和指南的最新数据信息,结合自身丰厚的医疗知识和临床经验,以保证科普信息的严谨性。

“我们一直在寻找医疗健康科普的最佳传播方式。科普工作的目标不是强制性地学习,而是吸引受众主动参与,激发受众主动了解内容的兴趣和动力,如何实现这个目标,就成了我们制作视频时的难题之一。”刘怡告诉记者,科普视频内容依托的知识“大脑”,是医院的专业医护团队,除了临床工作之外,医护团队还兼任培养学生教学责任,他们传播知识的习惯表达方式,是专业的授课讲述方式。

因此,如何帮助他们在镜头前把角色从“老师”调整回“医生”,如何提醒他们受众是普通人而非专业的医学生,怎样寻找到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向大家进行有效科普,是一大挑战。

“如何将晦涩难懂的中医药知识进行传播,下一步科普的计划?”记者问道。

刘怡介绍说,中医药文化内容丰富博大,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的精神滋养作用,也有简便实用有效的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,中医大一附院作为贵州省唯一的全国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,将医院环境和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相结合,形成了365天多区域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模式。

为了实现有效的传播,刘怡坦言,医院在科普上不断地学习和尝试,面对受众多元化的实际情况,通过细分受众,提前预判普遍兴趣点,由此来设计传播的具体内容、方法和途径。医院专业中医团队也有效解读晦涩中医药内涵的核心,以通俗的口吻、趣味的呈现和流行的渠道进行普及,是科普目前所采用的方式。

“医院将诊区、病区、馆区有机结合,实现‘人在院中行,若在馆中游’的参观模式。并建立了中医药文化宣讲团队,利用医院现有巡讲团专家队伍,举办培训班,为全省培养了近百位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人员,通过他们将中医药文化科普及宣教活动在省内推广。”刘怡说,此外,医院充分落实国家中医药文化推广战略部署,“基地”每年组织多次进乡村、进社区、进学校、进单位开展科普讲座和义诊活动。将中医药文化知识、中医药诊疗服务、中医药专家资源带到多地。

同时,医院搭建了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小程序,小程序于2022年上线运行,为大众搭建了解中医药文化的桥梁。并设计制作中医药文化、防疫科普等各类主题的文创产品如:八段锦宣传册、二十四节气科普宣传册、中医药文化香囊、中医药防疫凉扇等,让更多热爱中医、喜欢中医、关注中医的人获得近距离了解接触中医药文化的机会。

刘怡表示,未来,医院也将持续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和推广工作,推出更多的优质文创产品和科普视听作品,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、感受中医药、受益于中医药。
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冷赛楠

编辑 李娟

二审 刘娟

三审 田旻佳

标签:



推荐More